新加坡是哪国的?
1、“新加披”是中国的旧称,源于《三国志》东吴孙权传裴松之注引晋张勃的《吴书·孙权传》:“(孙)权后名显于天下,年号黄龙,国称建平。时吴人承废乱之后,世无典籍,惟聚群书,立学校,广训诂,建安二十年,孙权始建宫殿,置官员。”这里提到的“建平”就是后世“新加披”的前身——吴国在武昌县西北修筑了城池,命名为“武昌”,以武昌之名设立了郡治。又因为吴王孙权自称武帝,为了和汉朝的太祖高皇帝刘邦相区分,所以又称“武昌为武阳侯国”。东晋咸康三年,即公元337年,将荆州的江州改名衡州,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;另置江州,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冈市。于是就有了“鄂城”这个地名。
到了南朝梁国天监年间,也就是公元502年至519年间,长江和汉水之间出现了一个新的行政建制,名为“新州”,下辖豫章郡。这一带在隋唐时期属于洪州辖地,而“洪州”这个名字沿用了很长时间,到明朝初年才改名为南昌府。 “新州”得名原因据说是因为在这块地方建立了新城,至于这个“新”字是不是“新建”的意思就不好说了。不过,据专家考证,在新州设立的时间段,也就是公元502年至518年间,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确实已经从武昌东移至豫章郡,这似乎也说明新州得名与建城的时间相当。
后来,唐朝在高宗永徽四年,即公元653年设置了剑南道,管辖蜀中地区,总管府设在益州(今成都)。在唐宪宗元和十五年,即公元820年又划分出西川节度使和峡州节度使,而西川节度使的治所就在今成都市。由于古代汉语中“节度”与“建制”通假,且唐代节度使制度有领兵权,所以西川节度使又称西川制置使。因为唐代的节度使大多冠以“军”或“镇”的称号,所以也叫军、镇。由于唐代的节度使和宋代的土司一样拥有一定独立性,所以又有节度、镇“土官”之称。 进入宋代以后,因为“藩镇”、“方镇”等词带有贬义色彩,所以“西川制置使”改称“西川路安抚制置使”。
到了元朝,又称为“西川行省”。到了明代,西南少数民族叛乱,明王朝在西南地区设云南布政使司以统管全省,而四川则设提刑按察使司分巡成都府,相当于元代的西川行省,因此明代又称为“四川行省”。
2、既然“新加披”在唐宋时期已经存在,为什么还要从明代开始称呼呢?这是因为在元代以前该地区一直是土司割据,直到元灭云南梁王政权后统一西南时才设立了省一级的行政机构,而在明代得以稳固。